你看,买房也好,买车也罢,甚至有时候办个大额消费贷,绕来绕去,总是会碰上 等额本息 这个词儿。银行经理跟你介绍的时候,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您的 月供 是固定的,每月还这么多,方便您规划支出。” 听着是挺好听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觉得压力没那么大。可真正冷静下来想想,尤其是看到那个长长的还款年限,比如二三十年,一个疑问就开始冒出来了:这吭哧吭哧地还这么多年,到底有多少钱是给银行的 利息 啊?那个传说中让人看了就心痛的 总利息 ,它到底是 怎么算 出来的?别告诉我你没好奇过!
我身边的朋友,十个有八个贷过款的,说到 等额本息 ,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感觉 利息 好多啊!但具体多多少, 怎么算 的,很少有人能说明白。甚至有人拿着密密麻麻的还款计划表,看了半天也只是觉得头晕眼花,更别说去核对那个 总利息 对不对了。这不就像去菜市场买菜,光听老板说一斤多少钱,最后付了钱,也不知道到底称准没准,付的钱够不够买的斤两,总感觉稀里糊涂的。贷款这事儿,牵扯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可不能这么稀里糊涂啊!
所以,今天咱就敞开了聊聊,这个 等额本息 ,以及它背后那个让人心颤的 总利息 ,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真没你想的那么玄乎,但理解它,真的能让你心里更有底,甚至能帮你省下不少钱!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 等额本息 是个啥原理?顾名思义,“等额”就是每个月还的钱都一样多,“本息”就是还的钱里面包含 本金 和 利息 。也就是说,你每个月交给银行一个固定数额的钱,这个钱里头,一部分是你在还欠银行的原始借款( 本金 ),另一部分就是给银行使用这笔钱的费用( 利息 )。两部分加起来,刚好等于你的 月供 。
那问题来了,既然 月供 固定,为啥大家总觉得 利息 高,而且还款前期还的大部分都是 利息 呢?这才是 等额本息 最“狡猾”的地方。想想看,你刚贷款下来,比如100万,第一个月,你欠银行的 本金 是整整100万。银行计算你第一个月的 利息 ,就是拿这100万乘以月利率(年利率除以12)。你想啊,基数这么大,算出来的 利息 能少吗?这笔大大的 利息 ,要先从你的 月供 里扣掉。你的固定 月供 里,扣掉了巨额的 利息 ,剩下的那一小撮,才是你真正还掉的 本金 。没错,刚开始还款的时候,你吭哧吭哧还进去的钱,大头都进了银行的腰包,用来还 本金 的部分少得可怜。
好,到了第二个月,你欠银行的 本金 就比100万少了一点点(就是上个月还的那一丁点 本金 )。银行再算你第二个月的 利息 ,就是拿这个“少了一点点”的 剩余本金 去乘以月利率。因为基数小了一点点,所以这个月的 利息 会比第一个月稍微少一点。你的固定 月供 不变,扣掉这笔稍微少一点的 利息 ,剩下的用于还 本金 的部分,就比上个月多了一点点。
就是这么个循环!每个月,你还掉一点 本金 ,下个月的 剩余本金 就变少一点,随之产生的 利息 也变少一点。因为 月供 固定, 利息 少了,用来还 本金 的部分自然就多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 月供 里, 利息 的占比会越来越少,而 本金 的占比会越来越高。直到最后几个月,你的 剩余本金 已经非常少, 利息 也变得微不足道, 月供 的大部分就都用来还 本金 了。
整个还款过程就像爬一个坡,刚开始很陡,爬得很慢(还 本金 慢),越到后面坡越缓,爬得越快(还 本金 快)。但全程你花的力气( 月供 )是一样的。
那么, 等额本息怎么算总利息 呢?其实,如果你只想知道最后总共要给银行多少 利息 ,根本不需要去死磕那个据说复杂得要命的数学公式(那个公式是用来计算 月供 的,知道了 月供 ,算 总利息 就简单了)。最直接、最简单的算法,两步搞定!
第一步:计算你的总还款金额。你的总还款金额,就是你每个月还给银行的钱(也就是你的 月供 ),乘以你要还的总月数(也就是贷款年限乘以12)。总还款金额 = 月供 × 总还款月数
第二步:计算你的 总利息 。你的 总利息 ,就是你总共还给银行的钱(总还款金额),减去你最初从银行借的钱(也就是贷款 本金 )。 总利息 = 总还款金额 – 贷款 本金
你看,是不是简单多了?所有的关键,都藏在那个银行给你的 月供 数字里。只要你知道了你的 月供 是多少,贷款期限是多久,贷款 本金 是多少,那个让人肉疼的 总利息 就一目了然了。
咱们来举个例子,就拿前面提到的那个100万贷款,年利率5.88%,分30年(360个月)还的场景来说。银行告诉你,你的 等额本息月供 是5897.85元。按照咱们的算法:第一步:计算总还款金额总还款金额 = 5897.85元/月 × 360个月 ≈ 2123226元第二步:计算 总利息 总利息 = 2123226元 – 1000000元 = 1123226元
看到了吗?贷了100万,30年下来,要给银行112万多的 利息 !这可真是比本金还多啊。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 等额本息 的 利息 特别多的原因,尤其是在贷款年限很长的情况下。因为你长期“占用”着银行的大部分 本金 ,银行就长期用这个大基数来计算 利息 。
这个算法,虽然简单粗暴,但算出来的 总利息 是准确的(忽略掉四舍五入的小误差)。它绕开了复杂的 等额本息公式 ,直接抓住了本质:你最终付出的总金额减去你借到的本金,剩下的都是利息。
所以,下次你办贷款或者看贷款合同,别光盯着那个 月供 数字觉得“还好”,一定得看看贷款期限有多长,然后用这个简单的公式自己估算一下 总利息 。那个数字,才能真正反映出这笔贷款的真实成本。知道 总利息 有多少,也能帮你做一些更明智的决定,比如:是不是要凑点钱选择 等额本金 (虽然初期 月供 高,但总 利息 通常更少)?是不是要想办法缩短贷款年限?是不是要考虑提前还款来减少未来的 利息 支出?
毕竟,钱是你辛辛苦苦赚来的,花在哪里,花出去多少,都应该心里有本明白账。理解 等额本息怎么算总利息 ,不被表面上的低 月供 迷惑,看清贷款的真实成本,这是对自己的财物负责的第一步。别再做那个稀里糊涂签字画押的人了,拿出计算器,算算那笔 总利息 ,哪怕看了心疼,至少心里有数,对不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