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借贷投资的关键:弄明白多少厘利息怎么算的,帮你避开那些坑!

说起来,这“厘”啊,听着好像特专业,离咱们普通老百姓挺远的,可真不是!它就藏在咱的日常里,存钱、借钱,甚至有时候买点儿理财产品,都跟它脱不了干系。弄不明白多少厘利息怎么算的,搞不好就稀里糊涂吃了亏。今儿,我就跟你好好唠唠这事儿,用大白话,掰开了揉碎了讲。

你看,咱们平时说钱的利率,最常听的是百分比(%),对吧?比如银行存款年利率3%,房贷基准利率4.9%。可有些时候,尤其是在民间借贷或者一些小额借款的场景里,“厘”这个单位就蹦出来了。比如,朋友说借你一万块,月息“一分”,或者更狠的,说“月息五厘”。听着好像不多,才五厘嘛!问题是,你得知道这“厘”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怎么把它换算成咱们熟悉的百分比,再算算一年、一个月下来,到底是多少钱。

来,咱先打个比方。“厘”这个单位,其实就是千分之一。对,你没听错,是千分之一。跟百分之一(%)比,它小一级。咱们国家以前计量长度有个单位叫“市尺”,下面是“寸”,寸下面是“分”,分下面是“厘”,厘下面还有“毫”。这钱的利息单位,借用了长度单位的比法。所以,“一厘”的利息,指的是本金的千分之一。

理解借贷投资的关键:弄明白多少厘利息怎么算的,帮你避开那些坑!

那么,“多少厘”呢?比如说,“一厘利息”,就是本金的0.001,也就是千分之一。写成百分比呢?0.001 = 0.1%。所以,“一厘”其实就等于0.1%。

这下清楚了吧?

  • 一厘 = 0.1%
  • 两厘 = 0.2%
  • 五厘 = 0.5%
  • 十厘 = 1% (对,十厘就是一分,民间借贷里常说的“一分利息”就是1%)

搞明白这个换算,计算利息就简单多了。关键是看这个“厘”是按年算的,还是按月算的,还是按天算的。这区别可大了去了!

最常见的是按月算,也就是“月息多少厘”。

比如,你借了10000块钱,对方说月息“五厘”。这意思是,每个月你要付的利息,是本金的五厘。五厘 = 0.5%所以,一个月的利息 = 10000 * 0.5% = 10000 * 0.005 = 50块钱。

听着好像不多是吧?一个月才50块。可别急,这只是一个月的。如果借一年呢?那一年就是 50 * 12 = 600块。看起来年化利率就是 (50 * 12) / 10000 = 600 / 10000 = 0.06 = 6%。所以,月息五厘,相当于年化利率6%。

这个利率高不高?得看跟谁比。跟银行存款比,那高多了。跟正规的消费贷款比,6%的年化利率,算中等偏下吧,有些优质客户的银行消费贷或者大平台的借款,年化也能做到6%左右。

但要是遇到月息“一分”呢?记住,一分就是十厘,也就是1%。月息一分 = 1%借10000块,月息一分,一个月利息 = 10000 * 1% = 100块。一年下来就是 100 * 12 = 1200块。年化利率就是 1200 / 10000 = 0.12 = 12%。

12%的年化利率,在正规渠道里就算比较高的了,比如银行信用卡分期的年化利率,算下来可能就接近这个数,甚至更高一点。网贷平台的年化利率,合规上限是24%,那12%还算是“温柔”的。

可怕的是,有些地方会说月息“两分”,甚至“三分”、“五分”!月息两分 = 2%年化就是 2% * 12 = 24%!这已经摸到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的上限边缘了。月息三分 = 3%年化就是 3% * 12 = 36%!这在法律上,超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以上部分,是不受保护的,也就是俗称的“高利贷”范畴了。月息五分 = 5%年化就是 5% * 12 = 60%!我的天呐,借1万一年要还6000利息,这绝对是高利贷了,碰都不能碰!

所以,当你听到“多少厘利息”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听着好像很少,而是要立马在脑子里换算:这是月息还是年息?如果是月息,那年化利率是多少?是 月息厘数 * 0.1% * 12,还是 月息厘数 * 0.1% * 360 (按天算再换算成年)?大多数情况,不特别说明都是指月息。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比如你家亲戚想跟你借钱,说急用,借一万,说好了一年还,给你月息“八厘”。月息八厘 = 0.8%每个月利息 = 10000 * 0.8% = 80块。一年总利息 = 80 * 12 = 960块。年化利率 = 960 / 10000 = 0.096 = 9.6%。

亲戚之间嘛,这个利率算是比较高的了,但比外面那些不正规的高利贷强太多。关键在于,这种私人借贷,最好白纸黑字写清楚,利率是多少(写清楚是年化还是月化),多久还,别到时候扯皮。尤其要写清楚,这个利率是基于你借的本金算的(等额本金或到期还本),还是基于你每个月还在用的钱算的(等额本息)。虽然亲戚间可能没这么复杂,但涉及到钱,再好的关系也得小心。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不常用“厘”来描述,但概念是相通的,那就是按天算利息。比如有些短期借款或者信用卡逾期,会告诉你日息是多少。日息万分之五,听着也很少对吧?万分之五 = 0.05%。按10000块算,一天利息 = 10000 * 0.05% = 10000 * 0.0005 = 5块。一个月(按30天算)就是 5 * 30 = 150块。一年(按360天算)就是 5 * 360 = 1800块。年化利率就是 1800 / 10000 = 0.18 = 18%!你看,日息万分之五,年化就有18%了。要是日息更高呢?比如万分之八,甚至更高,那年化利率噌噌噌就上去了。

所以,无论是“厘”、“分”,还是百分比(%),甚至是按天算的万分之几,它们都是描述利率的方式。核心就是搞清楚:1. 这个利率单位是什么?(厘、分、%、万分之几)2. 这个利率是针对哪个时间段的?(年、月、日)3. 把它们统一换算成年化利率,才能真正比较出高低,看清楚这笔钱的真实成本或者收益。

尤其是借钱的时候,对方如果说“月息多少厘”,你脑子里一定要马上换算成年化。比如月息八厘,年化就是 0.8% * 12 = 9.6%。月息一分(十厘),年化就是 1% * 12 = 12%。月息两分(二十厘),年化就是 2% * 12 = 24%。月息三分(三十厘),年化就是 3% * 12 = 36%。年化利率一旦超过24%,就得十二分小心了,超过36%那绝对是刀口舔血!

别以为“厘”听起来小,杀伤力可一点不小。特别是那种利滚利、砍头息、手续费、服务费七七八八加起来的,最终的真实利率可能远超你想象的“多少厘”算出来的结果。很多深陷套路贷的人,就是一开始没弄明白这笔账,觉得“才几厘利息,不多嘛”,结果越陷越深。

所以,保护自己的钱袋子,第一步就是要把利率这笔账算明白。问清楚是年、月、日利率,是什么单位(厘、分、%),然后统一换算成年化利率。跟不同平台、不同渠道的借款利率做个比较。银行大额存单年化三厘多(0.3%多一点),余额宝这类活期年化一厘多(0.1%多一点),信用卡分期年化十几个点(百分之十几),正规消费贷年化几个点到二十几个点。民间借贷如果月息都好几厘甚至上分,那年化就非常可观了。

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符合市场规律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同样,那些听起来利息“很少”的借款,比如只说“月息几厘”,一定要警惕,把背后的年化利率算清楚。 弄明白多少厘利息怎么算的 ,不是让你成为数学家,而是让你在金钱往来中,能看穿数字游戏,少走弯路,守住自己的血汗钱。这是咱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真的!别怕麻烦,拿起计算器,或者直接用手机计算器里的百分比功能,好好算算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