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辈儿讲那些事:老年人说八字婚配背后的道道儿

听老辈儿讲那些事:老年人说八字婚配背后的道道儿

奶奶那辈人,哦哟,一提结婚,可不是像现在这样,两个人看对眼儿了,去趟民政局,领个小红本儿就完事儿。她们啊,有一套自己的“大考”,头一个就是得看 生辰八字 。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像我奶奶,讲究得不得了。总觉得,这 八字婚配 ,比啥都准,是两个年轻人往后过日子顺不顺当的“晴雨表”。

说实话,我小时候听她讲这些,跟听天书似的。什么“天干地支相合相冲”、“这个命里带金,那个命里缺水,得补”、“你属兔,他属龙,龙兔相害,不好不好”。她坐那儿,捻着佛珠,眯缝着眼,神神秘秘地。不是去庙里求来的签,就是托人找了个远近闻名的“先生”,把两份红纸包着的生辰八字往桌上一摆,那气氛,比高考查分还紧张。我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大姐姐谈了个对象,男孩子家里条件挺好,人也看着老实本分。结果呢?奶奶跟人家奶奶一碰,互通了八字,回来就直摇头:“不行不行,这俩 八字不合 ,将来要出事的!”当时我就傻眼了,出啥事儿啊?她也说不清,就含糊地说:“反正就是不顺,不是这个病就是那个灾,日子过不安生。”

你想想,那年头,年轻人的感情哪有现在这么自由奔放?很多时候, 八字合不合 ,在某种程度上,真能决定一段关系能不能往下走。我听奶奶说过更离谱的。村里有个姑娘,跟个小伙子互相喜欢得不得了,都快说亲了。结果八字一对,说是男的“克”女的,轻则破财,重则 克妻 。这下好了,小伙子家里害怕了,姑娘家里也犯嘀咕。最后,生生把一对鸳鸯给拆散了。姑娘哭得呀,像断线的珠子,好久都没缓过来。那小伙子也闷闷不乐的。我就觉得,这 八字 ,怎么这么狠心,能把好端端的人儿给分了。

听老辈儿讲那些事:老年人说八字婚配背后的道道儿

可老人们有老人们的道理。她们觉得,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是经验的总结。她们经历的苦日子多,怕年轻人走弯路,怕他们遇人不淑,怕小家庭将来过得鸡飞狗跳。在她们看来, 八字 就像是 미리 알려주는 warning(预先发出的警告),能帮后辈们避开那些看不见的暗礁。她们总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这玩意儿传了几千年,总有点道理的。”而且,那时候的社会环境,大家族的观念重,个人意愿很多时候得服从家族的安排,而 八字婚配 ,往往就是家族长辈们做决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也有“化解”的说法。如果 八字 里有些冲克,有的老人会说,得找个属相相合的人当干亲,或者佩戴点啥东西,甚至改个名字,希望能“挡一挡”,或者“补一补”。听着就像在玩儿游戏里的属性相克和装备加成,挺有意思的,但细想又觉得有点儿心酸。为了能在一起,还得去改命,去“化解”,这份感情得有多不容易?

现在呢?年轻人谁还真把 八字 当回事儿啊?最多就是好奇,网上搜搜图个乐。自由恋爱,个性解放,两个人合不合,看的是三观,是性格,是共同话题,是能不能一块儿吃喝玩乐,能不能互相理解扶持。谁还去翻泛黄的黄历,研究什么五行相生相克?但是,偶尔听奶奶或者村里其他 老年人说八字婚配 的故事,还是觉得挺有画面感的。那不是简单的迷信,那是她们那个年代,对婚姻、对命运、对未来的理解和担忧。是她们想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为儿孙们争取一点点安稳,一点点确定性。

我有个朋友,她奶奶也是特别信这个。她跟男朋友感情挺好,就是因为她属虎,男朋友属羊,她奶奶说“虎羊相克”,死活不同意。朋友拗不过,又不想放弃,就偷偷找了个所谓的“大师”,花了不少钱,让“大师”说他俩八字特别合,是天作之合。然后把“大师”的话录下来,放给她奶奶听。结果你猜怎么着?她奶奶信了!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我就知道这俩孩子有缘分!”听着真是哭笑不得。这算不算是“善意的谎言”?或者说,在老人的心里,她需要的不是科学的论证,而是一个让她心安的“说法”?只要这个“说法”是“合”的,她就觉得,这日子能过好。

所以啊,回头看 老年人说八字婚配 这件事,不能简单地一句“封建迷信”就打发了。里面有她们对后辈深沉的爱,有她们面对未知生活的无力感,有她们在那个年代,用她们能接触到的知识体系,去解读和应对世界的方式。那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是历史留下的痕迹。也许 八字 本身不科学,但它承载的情感和文化信息,是很真实的。现在听她们再提起,我不再觉得只是迷信,更多的是一份理解和感叹。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婚恋观念,也让 八字婚配 这种古老的仪式,慢慢退出了主舞台。但那些关于 八字 的故事,还在老人们的口中流传,像一个个褪色的旧梦,提醒着我们,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人们是这样理解和决定自己的姻缘的。而那些说 八字 的老人,她们的出发点,总是为了孩子好,尽管方式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迂腐。这份心意,是无论时代怎么变,都值得被看见和体会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